防病提醒 | 9月份需要提防这些疾病→
2022-09-03 08:28:38          编辑:李艳菊 |          浏览量:5866

一、新冠肺炎

目前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仍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但是特定条件下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暴露于病毒污染的环境也可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个人防护:

1、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符合条件的人员尤其是60岁及以上等重点人群应尽快配合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减缓并最终阻断疾病流行,保护个人和家人的健康。

2、国内疫情高发期间非必要不离开居住省份,尤其不要前往有疫情发生的地市;如确实有外出需求,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并在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返乡后应按照目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社区报备、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来琼返琼人员须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岛,抵琼后按照省、市疫情防控政策最新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管控措施。

3、市民平时应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一米线、使用公筷公勺”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进出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要配合开展佩戴口罩、体温测量、扫码查验等疫情防控工作,与他人接触时要保持合适的社交距离。

4、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减少室内聚集性文娱活动,非必要不举办人群聚集活动,并适当控制聚餐人数规模。

5、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丧失等症状,应立即佩戴好口罩尽量采用步行或自驾等方式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并如实告知医生近期旅居史等情况。

二、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过飞沫(例如:咳嗽、打喷嚏等)途径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以6个月-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首先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等。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先从耳后及发际开始,第1天遍布面部和颈部,第2天到达躯干和四肢近端,第3天多手脚心也会出现,表现为斑丘疹。之后皮疹逐渐消退,依出疹的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及糠皮样脱屑,无并发症的1-2周消退。

个人防护:

1、麻疹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满8月龄和18月龄的孩子各接种1剂含麻疹成分的疫苗,儿童应及时完成预防接种。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3、在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4、若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一旦发现得了麻疹或者疑似患了麻疹,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5、因为麻疹传染性很强,一定要隔离至出疹后5天,若并发肺炎则应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经蚊虫叮咬传播,猪是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感染有乙脑病毒的猪可提供大量病毒给蚊子,再经蚊子叮咬传染给人。

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通常在39℃以上并持续不退)、剧烈头痛、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并可以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个人防护

1. 灭蚊应贯彻“灭早、灭小、灭了”的原则,喷药灭蚊能起到有效作用,可灭成蚊、幼虫及虫卵;

2. 使用蚊帐、搽用防蚊剂及蚊香、灭蚊器等防蚊措施;

3.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措施。满8月龄及2周岁的孩子可以各接种一剂乙脑减毒活疫苗(免费),家长也可按自愿自费原则选择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乙脑灭活疫苗进行接种。

四、风疹

风疹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例如:咳嗽、谈话或喷嚏)等途径传播,以及经胎盘传给胎儿,多见于1~5岁儿童。主要表现为头痛、低烧等。1-2天内开始出疹,大部分是散在浅红色斑丘疹,分布均匀,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通常24小时全身疹子出齐,2-5天疹退,不留色素沉着。

个人防护:

1、接种疫苗,是预防风疹最有效的措施。目前满8月龄和18月龄的孩子各接种1剂含风疹成分的疫苗,儿童应及时完成预防接种。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3、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口密集场所,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4、患风疹后,应隔离至疹后5天。

五、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其特征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2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个人防护:

1、做好个人防护,加强防蚊灭蚊,早晚外出可使用蚊虫驱避剂,夜晚睡觉应使用蚊帐或蚊香。

2、搞好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容器。

3、避免前往有疾病流行的疫区。

4、出现相应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多数宝宝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烧,随后会出现水疱,集中在手、脚、臀部和口腔周围,大多数为轻症病例,少数可发展为重症甚至出现死亡。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EV71和CoxA16型最为常见,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或环境进行传播。

个人防护: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和孩子要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此外还可以考虑接种EV71疫苗(注意:仅针对EV71型肠道病毒)。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隔离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7天后才能回学校上课,以避免传染给其他同学。

七、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道疾病,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传播途径多样。(接触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比如处理病人的呕吐物或排泄物,通过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传播;也可通过食用和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和全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容易引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症状以腹泻和呕吐为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

个人防护:

1、搞好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应定期消毒并开窗通风;

2、注意个人卫生,喝开水、吃熟食,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减少外出就餐的机会,在外就餐时要注意餐厅卫生等级和包装食品标签,降低感染风险;

4、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及被污染的物品等要做好防护措施迅速进行清理和消毒;

5、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建议不要坚持上学或上班,特别是食品从业人员,以免发生病毒扩散传播;

6、集体单位发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以便及早开展调查和控制工作,减少疾病传播。


责编:李艳菊

要闻
主题报道
主编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